【惊险】老人进展性卒中致脑血管闭塞,佛中医卒中中心紧急介入取栓
近日,我院脑病科(神经内科)一名轻症卒中患者病情突然加重,出现嗜睡、左侧肢体不能抬起等症状,是进展性卒中,情况危殆。经该科和卒中中心团队快速反应和专业救治,术后患者转危为安,目前康复情况良好,可独立下地行走。
12月19日晚10点左右,58岁的黄阿姨像往常一样睡觉,到了20日凌晨3:20左右,她睡醒后突然发现自己言语不清及左侧肢体轻度麻木乏力,之后家人将其送到我院急诊科就诊。到达我院急诊科时已经是4:46,急查头颅CT发现患者右侧枕叶局灶性脑梗塞。考虑患者发病时间超过6小时,NIHSS(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)评分低,溶栓风险大,随后收入我院脑病科(神经内科)作进一步治疗。
21日凌晨1点,黄阿姨病情突然加重,出现嗜睡、回答问题含糊不清、左侧肢体不能抬起、活动困难的症状。值班医生考虑患者病情变化,中风加重可能性,于是紧急给黄阿姨完善了脑血管CTA检查,结果提示“右侧大脑中动脉M1近段闭塞”。
脑血管CTA检查
病情变化随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,我院卒中中心团队迅速运转起来。其中,脑病科(神经内科)副主任医师彭烈标马上到场会诊评估,认为可能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基础上出现了进展性卒中,此时患者NIHSS评分达7分,建议行取栓手术,并取得了家属同意;神经内科陈文霖主治中医师、王学文主治中医师、马传钰医师、罗秀芬主管护师,麻醉科梁敏仪医师及医学影像科放射技师金鑫迅速到位,准备手术。
患者脑血管介入造影显示,右侧大脑中动脉M1近段闭塞
脑血管介入造影动态图
术中,卒中中心介入团队从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抽吸多次后,造影见右侧大脑中动脉开放,远端血流良好,血流通畅。
复通后,正位造影图
侧位造影图
术后患者神志转清,肢体乏力明显好转。经过我院脑病(神经内)科康复团队主管技师张明霞及技师黎力生、陈景梅等康复干预后,黄阿姨术后早期即开始下地行走训练,同时行其他卒中后康复锻炼,术后第4天可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行走,术后第7天可以独立行走。
患者恢复行走
“中风起病1周内,病情出现急促加重,短时间出现意识障碍和肢体乏力加重,NIHSS评分增加2-4分以上,可考虑是进展性卒中。”彭烈标指出,急性脑梗死,俗称脑中风,致残率高,致死率高,病情变化快,可能病人发病初期只是一侧肢体的麻木或者乏力,但很快出现言语不能、恶心呕吐、昏迷、四肢瘫痪,随后出现脑水肿、脑疝,危及生命。这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护人员进行评估是否发展为进展性卒中,并及时给予干预。
彭烈标介绍,导致进展性卒中原因有很多:
第一,所有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均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,包括年龄、肥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、高纤维蛋白原血症、低灌注状态等,且发病时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与卒中进展相关。
第二,发病时NIHSS评分高、感染、发热、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均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。
第三,发病时的血生化免疫指标及影像学改变情况与也与卒中进展相关。
通俗讲,卒中患者如果有多种基础病、身体条件差、起病后其他合并症或卒中病情重的,出现进展性卒中的可能性就大。
他指出,中风出现加重时,关键要找出中风加重的原因,继而对症治疗。比如,可以使用双联抗血小板;低灌注引起的分水岭梗死应给予扩容治疗,增加脑血流量,维持血压水平;对于大面积脑梗死,严重脑水肿往往是导致卒中进展的重要因素,因此建议在发病24h后使用脱水剂,并持续使用7-10日;对于严重脑水肿、中线偏移或脑疝形成的患者,根据病情可采用去骨瓣减压手术,可降低死亡率。对于颅内大血管狭窄的患者,卒中初期因脑灌注不足引起分水岭梗死,梗死面积小,进展后出现大血管闭塞。这种情况,经专科医师评估,可以行介入取栓或血管开通术。
他强调,一旦出现卒中症状,应即刻打120,尽快将患者送到有卒中中心的医院就医。一般情况下,起病3-6小时内,排除脑出血的话,可进行溶栓治疗。若病情危重,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,发病在24小时内,可进行介入取栓术。对于小中风发展为大血管闭塞的患者,在专科医师评估下,仍有机会开通闭塞的血管。当然,大血管闭塞行介入血管开通术,并非所有病人都能抢救过来,只有约60-70%能得到良好的救治。因此,发现卒中患者,及时送院就医是非常重要的。
佛山市中医院卒中中心简介
副主任医师,从事脑病科临床工作二十年,擅长脑血管病、帕金森病、神经变性疾病等诊治,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丰富的介入诊治经验。
(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进入专家挂号页面)